【高翔夜话】点灯
更新时间:2025-09-26 15:38:09点击次数:269次字号:T|T
小时候,村里还没通电。
夜路黑,母亲总会点一盏煤油灯,放在窗台上。
光不亮,却足以照亮我从巷口走到家门的最后二十步。
那盏灯,不只为照明,更是一种守候。
它告诉我:有人等你,有暖为你留光。
如今城市霓虹璀璨,路灯如昼,我们再不需要那盏微弱的煤油灯。
但人心深处的“灯”,却从未熄灭。
它可能是物业深夜值班室的一束光,酒店大堂永远亮着的台灯,温泉更衣室里那抹不刺眼的柔光,抑或影院散场时,工作人员手持电筒为你引路的那道微光。
金海三十二年,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:点灯。
不是电灯,是心灯。
不是照亮空间,是温暖时间。
过去我们以为,把房子建好、把路修通、把小区围起来,就是成功了。
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明白:真正的成功,是让每一个住在金海社区里的人,心里都有一盏灯——
一盏觉得“被守护”的安心之灯,一盏觉得“被懂得”的共情之灯,一盏相信“有回应”的信任之灯。
服务,就是点灯。
不需要多么声势浩大,但必须持之以恒、细心守护。
像母亲那样,不等你喊黑,灯已亮起;不因风雨摇摆,光始终温柔。
金海转型服务型企业,就是要从“造灯”的人,变成“点灯”的人。
我们要点亮的不再只是一盏盏客厅的灯,更是人心里的灯。
比如:
· 物业管家记得住老人的用药时间,提前微信提醒——这是点亮“关怀之灯”;
· 酒店前台看到客人弯腰揉腿,悄悄送上一张热敷贴——这是点亮“体贴之灯”;
· 影城员工发现一个孩子蹲在角落哭,主动问一句“是不是和妈妈走散了”——这是点亮“警觉之灯”;
· 温泉服务员为客人多备一条干毛巾、一杯暖姜茶——这是点亮“细节之灯”。
灯光虽微,可暖人心;服务虽小,能定去留。
我们不必追求“强光刺眼”,但要做到“始终有光”。
越是市场低迷、行业艰难的时候,越需要金海人一起——
把灯点得更稳,把光调得更暖。
每一位金海员工,无论你在哪个岗位,都要问自己:
· 我今天是那个点灯的人吗?
· 我是否愿意多看一眼、多问一句、多走一步?
· 我是否守住了那盏“职责之灯”,不为省电而偷暗?
· 我是否相信:微光虽弱,汇聚成河,就能照亮整条夜路?
服务不是太阳,做不到普照万物;
服务应如一盏灯,静静地、持续地,照亮一方小世界。
而这个世界,可能是一个孩子的放学路,一个老人的回家夜,一个家庭的周末午后,一个异乡人的清晨黎明。
金海三十二年,我们已有根基、有团队、有信任、有场景。
现在,是时候让我们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——
不做建筑的巨人,而做点灯的凡人。
让我们默默点亮手里的灯:
设计师点亮图纸上的灯,工程师点亮工地上的灯,物业人点亮楼道里的灯,酒店人点亮客房里的灯,影城人点亮银幕下的灯……
光虽弱,必达人心;
灯如豆,亦可暖夜。
当我们人人都愿意成为点灯者,金海就不再是一个企业代号,而是一种温暖的具象。
它意味着:有金海的地方,就有一盏灯,为你亮着。
(编辑:j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