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翔夜话】惯例
更新时间:2024-11-08 10:23:19点击次数:1595次字号:T|T
相关介绍
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在刚刚上任后,决定亲自前往下属部队进行视察,以了解部队的操练情况。
在视察过程中,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:在多个部队的操练过程中,总有那么一个士兵始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,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。这一现象引起了军官的好奇。
经过询问,得到的答案是: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。
原来,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。在那个时代,大炮需要依靠马匹来拉动,而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主要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大炮在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,从而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,确保射击的准确性。
然而,随着科技的进步,现代大炮已经不再需要马拉动,而是由机械装置驱动,这一角色也早已失去了实际意义。
由于条例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,这一过时的规定仍然被严格执行,导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站在炮筒下的荒谬情景。这位年轻的军官意识到,这种因循守旧的做法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,还可能在实际作战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危险。
于是,他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,并提出了对操练条例进行修订的建议。他的发现和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最终促进了条例的及时更新和部队训练方式的改进。这位军官也因此受到了表彰。
他的故事成为了革新的典范,不断推动团队向现代化、信息化方向发展。
同样的,这个故事也可以应用到企业中,提醒管理者们要时刻警惕那些可能已经失去意义的旧规则和习惯。僵化的思维和过时的流程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。正如那位年轻军官所发现的问题一样,企业中也可能存在着一些看似合理,实际上已经过时的做法。
这些做法或许源于历史上的成功经验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,它们可能不再适用。因此,企业需要不断审视和更新自己的流程和制度,以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条件。这不仅需要领导者的洞察力和决断力,还需要整个组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。通过鼓励创新思维和持续改进,去避免陷入因循守旧的陷阱,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。
在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制造业企业中,曾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:所有新产品的设计必须经过至少五轮的审批流程。
这一规定在公司成立初期,确保了产品设计的严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。然而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,这种繁琐的审批流程逐渐成为新产品快速上市的障碍。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在冗长的等待中失去了创新的激情,而竞争对手却在不断推出创新产品,抢占市场份额。直到一位新上任的产品经理注意到了这一问题,他深入分析了审批流程的每一个环节,发现其中许多步骤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。他提出精简流程的建议,并在团队中推广敏捷开发的理念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新产品从设计到上市的时间大幅缩短,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这位产品经理的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,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这个例子说明,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,都需要不断地审视和更新自己的规则和流程,以确保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,从而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。
可见,超越惯例,才能迎接非常规思维的无限可能。